{{ 拾. 隨筆 }}_08
【島嶼 ・ 雛形】
海天交會、極目眺望所能看到最遙遠的那一條線,我們習慣想像的,往往只在天幕之下、海面以上的遼闊空間;卻不知道在海平面之下,生命起源的那些神祕,還在暗自澎湃地隱隱進行著。
就像我不會知道,在七、八年前所『教練』過的一位『輕浮』年輕創作歌手,在這些年間,究竟經過了什麼樣的歷練與怎麼樣的蛻變,在七、八年後,帶著他的樂團,笑咪咪地坐在我的對面,再次邀情我擔任他們的教練,來完成他們下一個階段『島嶼浮出海面』的前期鍛鍊,以及一場他們『越級挑戰』的重要現場展演里程碑。
『告五人』,潘雲安。
2018年12月9號晚上六點來到 Legacy Max 現場支持這個樂團的所有聽眾,其實也不會知道在『2018年12月9號晚上六點、Legacy Max』這一條時、空交會『開演』這條線的海平面之下,這些年輕人為了孕育出這一場演出,做出了多少生命與心智的付出 --- 早上九點必須從宜蘭趕到台北的團練場地開始訓練,每一首作品都被細部分解、強化結構與加添功能性元件再仔細組織起來,每一個口條甚至動作都被挑剔再三、然後建構起整場陳述的邏輯,所有樂手都被要求面對著排練室的鏡面牆壁來兼顧演奏時的精準與『美觀』,更不用說永遠有做不完的音樂筆記與課後練習,以免下一次排練時,教練對於訓練成果不滿意的言語霸凌。
有什麼必要一定要這麼做嗎?
有!有這個必要!因為,『告五人』不是一個常見的獨立樂團:一般我們所認知的樂團,絕大多數都是歌手加上樂手的標準組合,而『告五人』,是我在臺灣第一個認識到把『企劃』與『經紀人』也視為團員的特殊組合;也就是說,這一群來自宜蘭的年輕人,是真的將音樂視為一個『事業』來經營,我們現在所做的每一個動作,都在強化這個『事業體』的根基,好讓『這座島嶼』浮出海面時,具備了最堅實的地質結構。
有!有這個必要!因為『告五人』現在所合作的品牌『相知音樂』,營運靈魂人物 --- 1976樂團的阿凱,從心底深深相信,要能讓臺灣新世代的創作樂團能在世界的舞台被看見、被肯定,它需要從最基本的『音樂執行力』就被重新鍛鍊與定義;而我,同樣把這個觀點視為圭臬,所以,『精準執行音樂』,成為這整個前置訓練毋需贅言的絕對共識。
這些『意義』不是只針對『告五人』這個樂團,而是『告五人』所能代表的臺灣;這些年輕人所做的努力,終會在海天一線、日出破曉的那一瞬間,讓我們意識到,這本來就是所有音樂人應該要做到的。
雖然還不是現在。
在訓練的過程中,有電子媒體前來訪問,訪綱中有一題:『對於第一次面對超過千人、大型舞台的表演者,應該做好什麼樣的準備?』,我的回應是:『你可能要先能做好一場三十位觀眾的小型演出 --- 相信我!觀眾數量越少、場地越小的演出越難做,因為觀眾與你幾乎沒有距離,你的所有缺點幾乎都會被毫無遮掩地發現。當你做到了三十人的優秀演出,然後你才可以開始挑戰一百人、兩百人的演出,然後慢慢累積,你才可以做到好的上千人的演出;而你為什麼要做這一場上千人的演出?因為這場上千人的演出,只是你為了準備上萬人演出前的【三十人】演出,你真正的眼光是在那上萬人、上十萬人的演出啊!這就是你應該做好的準備。』
一座島嶼的生成,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需要在海平面之下暗自澎湃地隱隱發生著許多生命起源奮不顧身的前進,然後,你才會橫斷天空的自在、驕傲地矗立在海面之上。
結束十三個回合集訓的最後一刻,我對『告五人』以及所有參與樂手說:『我非常榮幸能擔任你們的教練,因為你們是一個有榮譽感的樂團!』。2018年12月9號晚上,當我以『音樂總監』的角色在控台能為『告五人』所做的,就是確保了每一位『告五人』的音樂表現,都被清楚地呈現出來了。
https://blow.streetvoice.com/43011-%E5%91%8A%E4%BA%94%E4%BA%BA%E3%80%8A%E6%B5%B7%E5%B9%B3%E9%9D%A2%E4%B9%8B%E4%B8%8B%E3%80%8Blegacy-max%E5%9C%93%E6%BB%BF%E8%90%BD%E5%B9%95-%E3%80%8C-20-%E5%B9%B4%E5%BE%8C%E6%83%B3%E8%B5%B7%E4%BB%8A/
二十年後回憶起來,那一天晚上,我們都是驕傲的獨角鯨。
--------------------------------------------------------------
2018年12月9號的『告五人 – 島嶼雛形』演出參與人員是:
告五人:
Vocal / AG:潘雲安
Vocal:犬青
Drums:林哲謙
企劃統籌:林子靖
經紀統籌:鄭湘慈
演出樂手:
Bass:余銘展
Guitar:吳駿成(豆漿)
Guitar:羅紹恩
Keyboard:蔡念融
『告五人』的原創音樂:
https://streetvoice.com/accusefive/albums/